第212节
书迷正在阅读:失忆后我拥有四个未婚夫、继后、拜托,我家师兄天下第一、被匹配度4.2%的下属标记了、第一剑修的饲鱼指南、疯批病娇渣男短篇合集、操狐(强制甜宠、1v1、古风玄幻、高H)、春桃(古言,1v1)、坠翠蓝河(ABO NP)、虚妄经年
有一个瘫痪的大哥,一辈子躺床上,下还有一个小侄女,生活负担极重,就连这次修房都没有钱修成,也就靠村长帮扶着过日子。 但田贵觉得小满懂事能干,人长得撑展,做事也撑展。 (“撑展”既可以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得很帅、有型,也可以指事情处理得美观、舒适和平整。) 年轻人现在生活苦不要紧,只要人踏实,等桃儿嫁过去两人齐心协力,日子再难都能挺过去。 小满没有兄弟姐妹帮忙,以后就有自己这个娘家人。 桃儿娘也是这样的想法,谁都不能一开始就过好日子。 有句老话是“享童子福、要背老来时”,还是自己能兴家为人才行。 桃儿娘高兴过后,又有些惴惴不安:“当家的,你说以后小满家里会不会觉得我们心太急了,以后对桃儿不好?” 田贵咬咬牙:“那就只能看桃儿自己的命了,总不能真把桃儿嫁给徐强!” 桃儿娘黯了神色,刚刚的喜悦也荡然无存,她叹息一声道:“要是刘婶子不提这事多好!” 从在徐家村定居同为八人组成员,田贵跟徐根有同管着村里的农活安排,都是做活的能人,关系很好。 尤其是桃儿娘生产,刘氏很积极的照顾守着,过后又是送鸡送蛋,让桃儿娘很是感动,两家关系就更加亲密了。 可前不久刘氏的一句话让桃儿娘心里不安起来。 那时桃儿娘带着田桃去用石磨磨苞米粉,刘氏婆媳也在,两家人相互帮着磨粉。 看着勤快的田桃,刘氏撇开众人笑着对桃儿娘说:“我们两家关系好,桃儿跟强子年纪也差不多。 你家外来的没根没底,不如我们结个亲家,以后亲戚近,走动方便也更亲近些,等后年两个孩子十五岁就办事?” 这话说的突然,桃儿娘一时间僵住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 迎着刘氏热情的目光,桃儿娘也知道人家是真心想打亲家,只能推说:“孩子还小,这事我做不了主,还是等她爹回来问问!” 回到家,桃儿娘就把这事给田贵说了,顿时让夫妻俩都犯了难。 徐强是徐根有的大儿子,比田桃儿小半岁,性子老实沉闷,年纪虽小干起活来却不偷懒耍滑。 可以预计他长大后也是这般性子,老老实实种地,本本分分过日子。 田贵也是种地的人,自然不会瞧不起老实孩子。 而且徐家现在是村里数一数二人家,又是本地人。 说实话,自己这种外来户一般都需要跟本地人结亲。 可田贵知道自己女儿的脾气,以前在老家时年纪小还能忍着。 现在大了,有自己的主意,跟徐家大小子肯定合不来。 更重要的是,小满是夫妻俩早就有看上的。 有高高朗朗的小满入心,现在再看徐家那个鼻涕还用袖子横着擦的小孩子,是怎么看怎么别扭。 可拒绝徐家又恐怕得罪人,不敢再拖着等小满家的消息,只能豁下脸问一句,反正江村长是个稳重的,就是不成也不丢脸。 现在终于是把话抢先说出来,田贵夫妻俩就等有没有缘分。 再说江枝离开田家,心里还是有些数了。 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,家里有好男儿一样有人能看上,小满的婚事多少人关心着。 撇开徐家村这里的婶子们在张罗,向德金他们也有中意的女孩子要牵线搭桥,都被小满说不急推了。 小满清楚自己情况,也给江枝说过自己的心里话。 虽然大哥的伤有点起色,但距离恢复还早得很。 上有老下有小,家里负担主要还是他一人承担着。 也幸好嫂子春凤回来,能帮忙照顾家里,他才没有后顾之忧。 要是现在成亲生子,家里不仅增加负担,万一为琐事吵架,更是麻烦。 与其哥嫂爷奶难为,不如等以后啥事都顺了再娶媳妇成家。 他说的是成家,在这里“爱情至上”这个概念不存在,普通人讲究的都是过日子。 让一个现代单身狗跨时代决定别人的婚姻,真是一道超纲难题。 虽然小满爷说过把小满托付给自己,但江枝觉得还是告诉小满爷,由小满的家人自己决定为好。 搁下这件事,江枝就到了徐根生家。 之前徐根生和皮氏就跳着脚想到药坊上工,可这两口子话多。 虽然心不坏,但强行要两人不乱说话就是在为难彼此,最后肯定会惹事,江枝不用想就把两人淘汰了。 徐根生不行,但他家里的李二嫂子还是不错的,话不多,踏实肯干,有一把力气,江枝看得中意。 果然,眼巴巴等消息的徐根生在得知是自己被淘汰,而是让自家二嫂去上工,顿时就不乐意了:“婶子,我可是对你忠心耿耿,一点外心都没有!” 江枝瞪他一眼:“要是我让你做其他事,你就不忠心耿耿?” “其他事?” 徐根生脑子一转,瞬间就谄媚起来:“不不不,婶子,我就是你最亲近的侄儿,一定是最忠心!” 第300章 制药间 江枝给徐根生安排的是在镇上去收购青杠粉、榆树皮、樟树叶,炭粉等。 自己要做药片和蚊香和驱蚊液,不光需要百草堂帮忙收购草药,青杠粉和炭粉之类的配料还需要在集市上买。 江枝本来打算要李老实去,转念一想徐根生这张杠精嘴不用,实在是浪费资源,索性安排他去。 徐根生听到要自己采买东西,顿时就高兴起来,这事可比在药坊天天碾草药有趣。 原本说过需要招三人,除去田桃和李二嫂,江枝还挑了徐根庆,这样一来人手就够了。 秦氏看自家儿子能上工,欢喜对莲花炫耀:“还是我初八煮的那锅饭好,江嫂子吃过才把根庆招去。” 莲花现在也不跟婆婆计较啥,反正说什么就是什么,还随一句:“那你以后就天天送饭去,根庆天热时最喜欢吃你做的菜!” 秦氏抽了抽嘴角,低低呢喃一句:“每天走还是有点远啊!” 莲花摸摸自己已经显怀的肚子,她听徐根庆说,其实江婶子是想要自己去的,可自己怀着孕才让根庆去。 徐根庆让莲花放宽心只管养胎:“莲花,我先占着位置,等你坐完月,让娘每天带孩子,你再去药坊。” 到药坊的人数确定下来,不影响村里的生活。 小满家那边的消息也很快传来了:田家姑娘不错,可以先说在这,只是年纪尚小,这事就不急着说开。 田贵也是这意思,田桃刚刚进药坊,还是拜师傅,村里正谈论得激烈。 要是说亲的事再说出去,人家肯定以为自己是在卖女儿巴结别人。 有了江村长的回话,田贵也有了底气。 在刘氏又提田桃时,桃儿娘说了话:“我当家的以前给桃儿算过命,她命硬,要找一个年纪大点的才合适!” 刘氏心眼不恶,见田家无意结这门亲,反正孩子还小,也就撇开没有再说了。 田贵和徐根有依然带着村民种早茬嫩苞米,播种各种蔬菜。 因为江村长说,现在车马方便,能种菜就多种,品种越多越好。 以后好统一送去城里售卖,也能统一让商贩上门收购。 满村人都在忙,唯独有一家还是按着千年不变的老规矩在活。 村民在修房,石家兄弟带着两家人也没有闲着。 兄弟俩的窝棚又多搭出两片面积,很有违章建筑的规模,而且还有蔓延扩大化的趋势。 面积够大,就是很矮,兄弟俩大小将近十口需要低着头进出。 外面的柴山又堆高了,整齐码放着,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。 就是淋了雨的青杠子全部发芽,倒在窝棚旁边的小沟里,长出一堆绿油油的小树苗,不出意外的话,过几年那里就有一片人工林。 对他家的事,江枝和其他人都有建议过,让他们跟着村民一起种地。 可兄弟俩脑里就像有自动防御装置,生活自成体系,你说我就听,说完就听过,完全没有改变。 颇有“清风拂面,我自岿然不动”的气概。 江枝说过几次就放弃了,这也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,不能因为人家安于现状就不对。 石家兄弟的家庭也特殊,兄弟俩一个娶的是自家亲表妹。 大概率遇上了基因相同,夫妻俩一个相貌,生了三个女儿也都不聪明! 一个是用自家妹妹去跟人交换亲,换回来的媳妇手带残疾,生下石猴子这个健康男孩,算是石家传承的功臣。 江枝每次经过石家,看见窝棚外忙得蓬头垢面的身影,还有那几张相似度达极高,好像猫头鹰一样木呆呆的脸,真是哭笑不得。 忙完村里的事,四月的第一天,江枝带着江氏药坊的第一批员工进了青泉湾。 谷口树木新叶繁茂,一排两米多高,用原木做的栅栏将里外隔开。 谷中溪水潺潺,原主人留下的各种花草已经生长出来了。 整修一新的三栋房子分别是仓库,制药间和员工休息室,空地上,崭新的竹帘子整齐划一搁在晾架上,里面是准备使用的药材。 人如草木又一春,也不知道是阳光明媚,还是这些新生带来的生机,这里的破败之气消散无形,只有欣欣向荣。 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以前的生态小溪消失了一段,被改建成一条狭窄渠道,水渠上横跨一间小小的水碾房。 青泉湾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,除去三栋房屋的修补,重点工程还是在这水碾房上。 后山被暴雨塌方堵塞的几条水道已经疏通,现在溪水充盈。 小溪上方修起一道浅坝由闸门控制着,源源不断的水流通过渠道冲击木轮,带动上方的石碾在碾槽中滚动。 江枝曾经考虑在山上也弄一个水碾,因为缺水工程巨大而只能想想。 所以现在山上还需要用脚踩木杵舂米捣药。 而这里有水碾房,就不需要人力舂了,可以在这里碾碎再送上山去。